欢迎来到优乐有色金属网 请登录注册
优乐有色金属网 资讯中心 国内资讯 内容

承工匠之风 当创效之杰:记招金矿业金翅岭金矿氰化车间主任刘志信

 发布日期:2019-06-21 15:47:28来源:互联网整理

“庖丁解牛,技进乎道。”自古至今,中国都不乏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继承人。招金矿业金翅岭金矿氰化车间主任刘志信也是其中之一。工作20余年,他矢志不渝,在平凡的岗位上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

每天早上7点20分,是刘志信到岗工作的时间。提前的10分钟,蕴含了刘志信对工作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执着和追求。提前到岗,备好检修所用的一切器材,当需要设备检修时,能第一时间在最近的地方找到工具,“赛车式抢修”的工作法就此诞生。车间员工们齐心协力,通过赛车式抢修整改,大大提高了抢修效率,减少了抢修时间,大幅度降低了检修成本。以检修球磨机为例,以前正常情况需要3天时间,现在通过采用“赛车式抢修”工作法,只需要一天半,不仅挤出了时间,也挤出了效益。

作为氰化车间当家人,刘志信坚持把工作做细做精,以点滴的创新改进,提升每一道生产工艺流程。他带领车间员工在实践中“爬摸滚打”,不断优化升级设备和生产工艺,得出了最有效又节省成本的改进方案,创下了氰化生产单月历史纪录。他的“提高氰化处理量的研究应用”项目获得山东省烟台市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奖;“关于提高氰化洗涤效果”的合理化建议,被招金集团评为“优秀合理化建议”。

创新的过程是思想火花的碰撞过程,不同意见和情绪冲撞在所难免。在氰化车间的置换工段,留下了刘志信和工友李晓亮的一段故事。围绕如何提高金精矿的洗涤效率,两人产生了不一致的想法。当时,刘志信考虑到调整洗涤效率提高置换流量的问题,坚持用90立方米/小时流量洗涤,而李晓亮坚持用传统的70立方米/小时流量洗涤。二人各持己见,都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最合理的。激烈的观点碰撞是工艺创新的起点。围绕观点的分歧,通过白天蹲车间观测设备,夜间分析数据确认调整方案,与技术团队成员进行讲解,反复研究之下,团队终于达成了共识,要提高洗涤效率,实现突破,必须打破传统思维,将置换流量由传统的70立方米/小时提高到90立方米/小时以上进行洗涤。如今,这样的参数指标已经应用到了工艺流程中。这次工艺改进的过程,也促使大家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,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。

“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,天下难事,必成于精。”为了最大限度回收氰化尾渣中的有价元素,发展循环经济,刘志信团队又在氰化尾渣中展开工艺创新。在对氰化尾渣中多元素综合回收的各种工艺参数,如矿浆PH值、充气量、药剂的添加种类、药剂的添加浓度等一系列影响多元素综合回收的工艺参数,进行不断优化、调整,大大提高了尾渣中多元素总和回收率,提高了金属产量,真正做到将资源“吃干榨净”。经过无数次实验调整改进,刘志信团队对氰化尾渣中的金、银、等有价金属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综合回收,每年可从氰化尾渣中回收黄金2600两、白银5800公斤、铜精矿324吨、铅精矿405吨,年增利润3680万元,进一步拉长了主业生产的产业链,同时也解决了黄金冶炼行业尾渣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,社会效益显着。

作为企业管理的头等大事,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。如何抓好安全上的每一件小事、每一个细节,做好事前预防、超前控制,是刘志信团队深入思考的问题。实施安全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,也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。刘志信团队将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,多年来的工作使管理团队对安全有了深刻的领悟,在例会上天天谈、时时讲;没有安全,就谈不上创新,就更没有提高,在工作中不断的培养自我安全意识和团队创新精神,持续探索、创新,更好地促进金翅岭金矿“四化”矿山建设,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。

工匠,是心无旁骛、志如磐石、锲而不舍地追求精湛的匠人。工匠精神,是一种敢于创新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思想品格。刘志信在技术变革上敢于攻坚克难,勇于挑战自己,他用自己的专注专一、辛勤付出,传递着榜样的力量,他用对工作的执着追求与坚守,践行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责任和坚守。

免责声明:

● 此内容系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优乐有色金属网赞成此内容或立场。

● 以上信息均由优乐有色金属网(https://www.yole9.com)收集报道,如有转载,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!